上栗有個天然大冷庫(圖)
引來十里八鄉村民納涼玩耍
炎炎夏日,熱浪滾滾,戶外37度的高溫……在江西萍鄉上栗縣,卻有一個天然大冷庫——一個名叫“院霞洞”的大溶洞。因為洞外與洞內溫差至少有10度以上,每年酷暑時節,就會引來了十里八鄉的民眾前來洞內納涼,曾經最興旺的時候,洞內擺了100多張棋牌桌供納涼的民眾玩耍,該洞也被一些納涼民眾號稱為天然大冷庫。
洞口
十里八鄉起來的村民
洞內空間很大
洞外是綿綿青山
洞口好像裝著一臺大空調
據悉,院霞洞位于上栗縣桐木鎮蕉源村院霞洞自然村。
7月10日下午,烈日當頭,天氣炎熱,室外溫度高達37度,記者為了一探虛實,特意從萍鄉城區驅車來到了相距約50公里的院霞洞了解情況。
驅車1個小時后,記者進村發現,當地人對院霞洞并不熟悉,經過一番打探才知道,原來當地人都叫院霞洞為二號洞。記者多次尋求為何叫二號洞,但不管是村干部,還是附近村民,均表示不得而知。
院霞洞位于當地一座山峰的山腰上,汽車只能停靠在山腳下,步行上山只需走幾分鐘,就到了院霞洞洞口。記者走在距離洞口約10米遠的地方,站在烈日之下熱浪當中,一股冷風徐徐而來,就像站在一臺大3匹的空調面前,唯一不同的是,這股冷風帶著幾分潮濕。
洞內宛如一個天然大冷庫
站在遠處的洞口,記者發現,院霞洞洞口高約5米,寬約10米,在入洞的地方,當地一些老太太擺了攤點,向前來納涼的民眾出售一些茶葉蛋、礦泉水、麻辣條等商品,因為洞內沒有電,為了滿足一些民眾進入洞深處,一個當地老人家還向民眾出租手電筒。
記者站在距離洞口10米的地方歇息了兩分鐘,滿頭大汗漸漸消退,一身開始涼爽下來。進入洞口時,記者發現洞內高低錯落有致,洞頂與地面相距最高處有20米左右,洞內最寬處有2~30米的樣子,該洞長度在400~500米之間。洞內納涼的民眾三個一群,五個一伙,有的在玩紙牌,有的在打麻將,有的人帶著一家老小從外地趕來,已經鋪開了防潮墊子,一家人其樂融融地談笑風生……一派平和、安詳的洞穴生活景象。
今年48歲的戴盛根是蕉源村村民,他告訴記者,每年夏季外面38、39度的時候,洞內才20度左右,越是往洞深處走,溫度就越低,最低處只有15度左右。
記者現場體驗發現,與洞外的炎炎酷暑相比,洞內宛如一個天然大冷庫,又如氣候宜人的春天。
洞內曾擺了100多張棋牌桌
盡管今年盛夏已經來臨,但與前些年洞內的熱門場面相比,現在洞內景象清冷了很多。
戴盛根說,這里真正熱鬧的時候不是現在,而是1992年到1995年這幾年,那時,每年夏季一到,附近的上栗縣城、該縣金山鎮、雞冠山鄉等地村民,都會紛紛來這里打牌納涼,最多的時候,洞內的棋牌桌達到100多張,每天進進出出洞口的人上千人,洞內不僅有吃的玩的,還可以一邊納涼,一邊聊天吹牛皮。
說到當年熱鬧的場面,戴盛根舉了一個例子。當時,汽車還是稀罕物,很多來乘涼的人都是騎著摩托車,因此,停車成了問題。于是,有3個村民就在山腳下各自整平了一塊土地,各自分別搞了一個臨時停車場,當時是每輛摩托車停一次收取2塊錢,每個停車場每天可以收到200-300元。
如今為何清冷了呢?戴盛根解釋,現在經濟條件好了,很多的家里都裝了空調,有的一個家庭還裝了好幾臺,所以不需要再來洞里乘涼了。而且,以前擺在洞里的麻將桌都是手洗的,而現在所有人都在玩自動麻將。所以,如果不去開發創新,清冷是自然的事。
“院霞洞”名字有何寓意?
記者在村里走訪時發現,如果問院霞洞在哪兒,多數當地人都不知道,如果問二號洞在哪兒,沒有一個村民不知道。
記者向蕉源村支書黎姓支書求證,之前為何叫二號洞,是不是當地還有一個一號洞,黎書記告知,當地沒有一號洞,二號洞大家都是一直這么叫著。為何后來就又叫院霞洞,對于院霞洞的來由,黎書記說,這個名字是幾年前有關部門到村里搞測量時,當時村里的老支書取了這個名字,并一直沿用至今。至于有什么特別的寓意和解釋,黎書記表示不得而知。
記者在洞里探訪時,遇到一位從南昌到當地走親戚的男士,該男士同樣關心院霞洞的來由。他說,大家坐在洞內,是不是感覺像一個很大的院子,大家坐在院子里乘涼,根據東南西北方位,早晨太陽出來時,可以看到滿天的朝霞,傍晚日落的時候,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彩霞?
坐在院子里看滿天的彩霞!是不是這個來由?記者一度聯系了為院霞洞取名的一位姓戴的老支書記,但非常遺憾,沒有聯系上他。
離開院霞洞時,附近村民說,希望有人來開發這個天然“大冷庫”,讓這個溶洞再現昔日的熱鬧景象,也給當地村民帶來一些經濟收入。
本文摘自于:石家莊冷庫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