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位置高時,垂直回氣管上的回油彎是必需的。回油彎要盡可能緊湊,以減小存油。回油彎之間的間距要合適,回油彎的數量比較多時,應該補充一些潤滑油。
壓縮機噪音、震動或電流過大,可能與缺油有關,對壓縮機和系統運行狀況的準確判斷就顯得非常重要。
壓縮機缺油引起的磨損一般比較均勻。如果潤滑油很少或者沒有油,軸承表面就會出現劇烈的摩擦,溫度會在幾秒內迅速升高。如果電機的功率足夠大,曲軸會繼續轉動,曲軸和軸承表面會被磨損或劃傷,否則曲軸會被軸承抱死,停止轉動。活塞在氣缸內的往復運動也是一樣的,缺油會導致磨損或劃傷,嚴重時活塞會卡在氣缸內不能運動。
潤滑不足
以下三種原因也可以造成潤滑不足:
1、潤滑油無法到達軸承表面;
2、潤滑油雖已到達軸承表面,但是粘度太小,不能形成足夠厚度的油膜;
3、潤滑油雖已到達軸承表面,但是由于過熱而分解掉了,不能起到潤滑作用。
吸油網或供油管路堵塞、油泵故障等均會影響潤滑油的輸送,潤滑油無法到達遠離油泵的摩擦面。吸油網和油泵正常,但軸承磨損、間隙過大等造成漏油和油壓過低,會使遠離油泵的摩擦面得不到潤滑油,造成磨損和劃傷。
回液是常見的系統問題,回液的一大危害在于稀釋潤滑油。被稀釋的潤滑油到達摩擦面后,粘度低,不能形成足夠厚度的保護油膜,久而久之會造成磨損。回液量比較大時,潤滑油會很稀,不但不能起到潤滑作用,而且還會溶解沖刷原有油膜,引起制冷劑沖刷。
由于種種原因(包括壓縮機啟動階段)沒有得到潤滑油的摩擦面溫度會迅速攀升,超過175°C后潤滑油就開始分解。“潤滑不足-摩擦-表面高溫-油分解”是一個典型的惡性循環,許多惡性事故包括連桿抱軸、活塞卡缸都與這個惡性循環有關。
小結
1、缺油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壓縮機奔油多少和快慢,而是系統回油不好。
2、安裝油分離器可以快速回油,延長壓縮機無回油運轉時間。
3、蒸發器和回氣管路的設計必須考慮到回油。
4、液和制冷劑遷移會稀釋潤滑油,不利于油膜的形成,注意系統回液。
5、油泵故障和油路堵塞會影響供油量和油壓,導致摩擦面缺油,注意油路系統檢測。
總而言之,缺油的根源在于系統,只更換壓縮機或某些配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缺油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