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籠罩在驕陽下的皋城如同蒸籠一般,市民大都待在空調房里享受涼爽,而此時卻有人穿著棉襖棉褲往返工作在一門之隔的“冬”夏之間,他們就是冷庫工人。
7月29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市區解放北路的西商工業園里,在3號冷庫前,正趕上搬運工張仁慶和工友王長青穿著棉襖棉褲、戴著耳焐在檢查叉車,準備進庫搬運貨物。在他們身邊,一些穿著短袖、背心的工人們汗流浹背地正忙著把從冷庫里運出的貨物送到接貨車上。在征得冷庫負責人的同意后,在室外34℃的氣溫下,記者也披上一件棉大衣,同全副“捂”裝的張仁慶和王長青進入冷庫,與他們一起體驗了一把“冰火兩重天”的感覺。
隨著冷庫值班員打開冷庫鐵門的瞬間,一陣冷氣霧氣騰騰地撲面而來,在門口形成了一道“霧簾”,頓時覺得分外涼爽,暑氣盡消。走進冷庫,只見庫頂上、墻壁邊都結著厚厚的冰霜,一個個鐵架子隔開的倉儲間內,整齊地堆放著一箱箱冷凍食品,這里雖不像庫門口那樣霧氣騰騰,可不到一分鐘,記者沒穿棉褲的腿部就感到刺骨般冰冷,不禁打了一個寒顫——— 真的太冷了!“你看,剛才在外面都是汗,進來不到1分鐘,汗就沒了!币言谶@里干了4年并從搬運工升任冷庫隊長的張仁慶指著自己的額頭告訴記者,“庫里一般常年都保持在零下18℃至零下20℃左右,在常人看來炎熱夏季這里無比涼爽,但很少有人體會到夏天室外氣溫從通常35℃的酷暑一下轉入零下 18℃冰窖背后的艱辛,溫差達到 55℃左右。穿行于”冰“與”火“之間,除了給我們身體帶來不適外,還有日積月累的傷害,很容易引發感冒、發燒、關節炎等疾病,所以干我們這行超過3年的,很少!睆埲蕬c邊和工友搬運貨物邊告訴記者,為了保護自己,他們進入冷庫前除了穿上厚厚的棉衣、棉褲、棉手套外,都習慣在膝蓋上戴上護膝,有時在冷庫里一干就是幾個小時,由于一直在運動很快會出汗,但也不能脫下棉衣,否則很容易感冒。記者在現場看到,由于夏天是繁忙季,搬運工們忙個不停,有的人沒戴手套,有的人雖披著棉衣卻沒有扣緊紐扣,面對如此低溫竟渾然不覺。一車車貨裝好后大家相互幫助便推到庫外開始裝車。
由于冷庫里實在太冷,在經過近20分鐘的“冰窖”體驗后,記者便隨著張仁慶搬運好一車凍豬油走出冷庫,剛一走出庫門只覺得平常火辣辣的太陽特別溫暖舒爽,心里有種重見天日的感覺。正準備脫去厚厚的棉大衣,張仁慶立即制止了記者的行為,“由于不間斷地在冷庫內外運貨,為了省去穿脫棉襖、棉鞋、護膝的麻煩,一些搬運工出庫后也不脫棉衣。剛從冷庫出來,不能馬上脫棉衣,要慢慢適應室外的溫度。因為冰冷的身體如果一下接觸到熱氣,在超過50℃的溫差下很容易生病!睆埲蕬c提醒說。在冷庫外記者看到,剛從冷庫里走出來穿著厚厚棉衣的搬運工人,與等待裝車穿著短袖背心的貨主們形成鮮明對比。
采訪感言:由于溫差特別大,正如張仁慶所說,他們還很羨慕在烈日下作業的人們。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冷庫搬運工人還有許多為了生活透支著健康的人,他們用辛勤的汗水創造自己的生活,也為城市建設做著各種貢獻,讓我們為他們的辛苦勞動點贊!同時,也提醒他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體。(來源:石家莊冷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