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商報訊 在“內環限貨”的大背景下,重慶的各類專業市場正集結朝內環外搬遷,凍品交易市場重心則正朝白市驛遷移。日前,商報記者從中國西部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獲得消息,該中心首期15萬噸凍庫已投入使用,一棟容量8萬噸的冷庫亦將開放,待全項目完全投入使用后,總容量將達到50萬噸,成為全國最大的冷庫,僅此項目,便相當于此前重慶市冷庫總容量的近三倍。
重慶市物流與供應鏈協會常務副會長、明品福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建德告訴記者,目前中國西部冷鏈物流中心的交易市場已有400多家商戶入駐營業,大部分來自于以往在大渡口陳家壩萬噸冷庫做生意的商家,包括永輝超市等大型商貿巨頭的供貨商也已將交易中心搬到白市驛。
中國西部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冷鏈物流項目用地規模達800畝,總建筑面積93萬平方米,其中冷庫50萬平方米、容量50萬噸;另外還配套有交易市場20萬平方米,加工車間11萬平方米,物流配送中心3萬平方米,商務中心3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28億人民幣。
“項目主要提供農產品冷藏、保鮮、恒溫、速凍、交易、加工、配送等完善的冷鏈物流服務。”該負責人表示,建成后該冷鏈物流中心將是西部地區乃至全國規模最大的大型冷凍產品交易基地,將集海產品、肉類食品、農副產品冷藏加工、物流配送、貿易流通、第三方冷鏈物流為一體,無疑將緩解重慶冷庫的短缺狀況。
記者了解到,中國西部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目前正在申請設立進出口肉類食品保稅倉庫及備案冷庫,擬借勢“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依托長江黃金水道,打造一個歐洲冷凍食品進口的全國集散地。
在多位物流業界人士看來,50萬噸的凍庫落成后,除了可以大大滿足重慶主城冷庫需求,還將輻射重慶永川、黔江、涪陵等二三級區縣,以及外地如四川、貴州、湖南、云南等省,重慶及西南地區的原冷鏈產業將逐步向中國西部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轉移。
事實上,冷鏈物流格局生變已是趨勢,而相關企業集結白市驛亦不無原因。“在九龍坡從事物流行業幾十年,這一代的變化大致方向就是一路向西。”市物流與供應鏈協會零擔物流分會會長陳協洪告訴記者,在“內環限貨”的倒逼下,原來集結在核心市區內的各種專業市場到內環外安家落戶是大趨勢,在重慶工業腹地的白市驛一帶占據了天然優勢。
根據我市此前出臺的《關于加快重慶市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的實施意見》,到2015年,我市冷庫總規模將達70萬噸,到2020年,我市將基本建成國家級冷鏈物流樞紐。
同時,該《意見》明確提出將在全市建設四級冷鏈物流節點。其中,將在九龍坡區白市驛布局一級冷鏈物流節點,作為主要的綜合冷鏈物流集聚區;將在涪陵、萬州、黔江布局二級節點,作為渝東北、渝東南的冷鏈物流集聚中心;將在合川、永川、江津、長壽、綦江、南川、奉節、秀山、酉陽、忠縣、石柱布局三級節點,主要承擔本地區和相鄰區縣的冷鏈物流服務;將在潼南、銅梁、榮昌、巫山、璧山、武隆、城口等農產品種養業基地布局四級節點,實現農產品和冷鏈物流的“無縫銜接”。(來源:石家莊冷庫) |